唐雪:智慧场馆建设难在何处?

(2021-06-16)
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展会资讯 > 行业资讯 >

  在智慧化浪潮下,会展场馆是行业变革升级的重要抓手,也是会展智慧化建设成果集合的线下场景。但从智慧场馆架构设计到具体成果实践,场馆的智慧化建设存在诸多挑战,在已投入运营的场馆中尤为凸显。包括缺少硬件设施改造成本投入大,前期信息软件铺设多而杂,缺乏统筹性系统之间无法实现互联,对未来的更新与持续提升也存在重重障碍。在笔者进行场馆智慧化建设工作的过程中也遇到诸多难点,在此与大家共同探讨。

  难点一:

  智慧化模块分散不成体系

  近几年新建的场馆大多选择与互联网企业、通信企业等技术成熟方合作,从动土开工到投入运营,从顶层设计到功能布局,智慧化建设思路是具备整体性的。但更多已投入使用的场馆则普遍面临着智慧化工程零散的尴尬。老场馆智慧化升级的着手点是对运营痛点的逐一击破,但也需要自上而下制定全面的智慧化解决架构,将难点与升级点进行模块化,再以解决的迫切程度为依据进行填空式改造。要强调的是必须确保智慧化逻辑的一脉相承,否则单点嵌入只会成为一盘散沙。智慧系统之间应建立相关性,使功能应用与系统数据能够互通互联,避免出现智慧孤岛反而使运营管理更加复杂化。

  难点二:

  改造成本过大难扩覆盖面

  

  场馆的智慧化往往伴随着较大的成本投入,管理者需要对投入产出比进行深入考量。智慧化建设主要有两种方式,一种是实行“拿来主义”,一种是追求“个性定制”。“拿来主义”相对而言能够降低一定的研发成本,当下已有诸多成熟技术可供选择,但要避免盲目的拿来即用。例如智慧停车管理系统已经在商场、住宅等多个场景中实现,但会展场馆的停车系统应高于此,既要考虑高峰时段车流的快速疏散,更要考虑货车进撤场环节的秩序。“个性定制”所投入的成本更高,需要从业务与技术两条线出发,从头把握研发的方向与实现的效果。通常企业会选择两种方式共同进行,尽可能以最小的投入做到最大的产出。

  难点三:

  智慧化成果推行成效甚微

  智慧化升级需要通过实践来验证其价值,但在建设过程中常常出现无法发挥预期效能的情况。原因或有两个方面,一是由于场景应用的偏差无法推行,是设计过程出现问题;二是可能涉及到“人”的因素,组织决策往往由管理者把控,但决策是否能落实到位取决于执行者的意愿。

  一方面,使用者同时也应是研发者,智慧化建设的过程忽略最终使用者参与的重要性,就造成使用者不懂系统逻辑需要重新理解而缺少积极推行的动力。因此,在智慧化的过程中一定要先考虑到相关的使用部门,全程参与痛点挖掘、需求分析、场景融合等环节。另一方面,部分人存在“习惯依赖”,智慧化往往需要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或工作流程,但“习惯依赖”让人更倾向于选择原有的熟练度更高的模式,包括在应用过程中无法避免出现各种问题,也需要足够的探索精神不断地克服。究其本质,是需要提升整个组织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。

  

  场馆作为会展经济的价值聚合点,在数量增幅稳步提升的同时质量也在逐步提高,行业关注的焦点已从外在的“高大上”转向内在的“精优细”。智慧化升级作为打造高质量场馆的重要抓手之一,或许也将成为市场营销中的核心竞争力。此外,场馆的智慧化升级不应只停留在软硬件的升级,智慧化建设的核心价值是将新的思维模式融入到场馆运营管理之中。

  文:唐雪

  责任编辑:广汉